“发明公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作为一名专利代理人,你一定撰写过非常多的发明专利申请,也一定经常被客户问一个问题:
“我的发明多久能够拿到专利权?”
多久呢?3-5年!
“为什么要这么久?”
因为专利审查要经历初步审查,18个月公开,然后才能......
“等等,等等,什么公开?公开什么?为什么公开?我研究这么久的技术不能够替我保密,以后还怎么快乐的申请?”
冷静!小编今天专门跟大家聊聊“发明公开”是怎么一回事儿!
话说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距离专利制度的诞生有500多年,距离《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签订也有80多年,工业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专利制度的重要性,每年申请专利保护的发明人呈几何倍增加。于是对专利申请实行实质审查制的国家面对日益增加的申请积压扛不住了!那时候还没有什么EPOQUE、DOCDB、INPADOC、Espacenet、Patent Translate、PATSTRAT、ePHOENIX、BiSSAP,也没有什么数据交换、优先权文件交换、案卷信息交换,审查员更是难找。千万不要质疑这句话,据说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头脑在专利审查工作中想申请二级技术专家都没有获得批准,只得到了一个三级技术专家的职位,可见审查员不是一般的头脑!
总之呢就是荷兰啦,德国啦这些欧洲国家的专利审查机构不堪重负开始寻找出路。欧洲国家跟某些国家的办事思路不同,某国如果遇到这种问题很简单,扩招扩建,人有的是。但是欧洲国家不行,人是稀缺资源,所以他们的解决方向就是两个,信息化,上文中提到的EPOQUE、DOCDB、INPADOC、Espacenet、Patent Translate、PATSTRAT、ePHOENIX、BiSSAP都是来自于欧洲。
另一个解决方向就是在程序上找出路。澳大利亚、荷兰、当时的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等率先采用了早期公开和延迟审查制度。这一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因审查滞后而造成的情报公开不及时的问题,减少了专利局的实质审查工作量,同时也为专利申请人提供了一定的方便。此后这一制度为多数审查制国家相继仿效并被公认为是专利实质审查程序的发展趋势。
“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度”的定义:在申请案通过形式审查后,将申请案的内容公开,待一定期限后再作实质审查,是否进入实质审查程序,视专利申请人是否提出实质审查请求而定。申请人在一定的期限内,如何查询美国专利,如不提出实质审查请求,其申请按自动撤回处理。
3000元买个专利证书 就能敲开名校自主招生大门?
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即将拉开大幕。从往年报考情况看,不少名校会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开绿色通道,专利证书是获得考试资格的重要“敲门砖”。考生一旦获得考试资格且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会在录取时享受一定优惠,进入名校的机会大大增加。
扬子晚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不少高中家长收到“专利转让”的小广告,一些机构动歪脑筋,家长只要花点钱,现成的专利能转到孩子名下。更有甚者,拿别人的创新项目以考生的名义申请,号称“不会留下痕迹,高校也查不出来”。
3000元就能买张专利证
这种专利转让的交易真的存在吗?记者带着疑问,按广告单上提供的QQ号与一家机构取得联系,称自己是高三家长,想了解专利转让内容。对方很快便回了信息:“因为专利转让有一定的风险,要把具体的流程讲清楚。”
这位工作人员直言不讳道:“转让的专利属于自主招生灰色地带,把专利人的名字变更成孩子的姓名,就看学校查不查。如果学校是深入调查,是可以查 出这个专利项目是转让的,而不是您孩子自己发明的。”对方将风险一事讲完之后,并惋惜道:“您如果早点来就好了。”记者追问:“早点来是什么意思?”对方 解释道:“孩子上高二的时候就咨询,这样的话,我们还有时间申请一种专利,保证不会被查出来,完全是您孩子自己创新所得。”
这种“保证不会被查出来”的专利转让如何操作呢?对方回复说:我们用本公司的专利帮孩子写申请,然后递交国家知识产权局,这样就不会看出变更记录了,是万无一失的,“但就是时间比较长,证书到您手里大概需要一年”。
从与对方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家长购买专利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由专利公司转让给学生,大概需要三个月,会有查出变更记录的风险;另一个是公司直接用自己的专利以学生的名义申请,大概需要一年,不会查出变更记录,十分“安全”。
这位工作人员建议记者采用第二种方式——直接申请。因为专利转让中间风险较大,学校只要登录国知局,把专利号一输就能查到变更记录。“如果是直接申请,学校不会查出变更记录,会认为是孩子创新所得,其他的就不能保证了。”
转让和申请的价格是多少?对方表示:两个价钱差不多,都是3000多元。
记者随后上网搜索“专利转让”,搜索量达到两百多万。各种专利转让机构铺天盖地。记者打开其中的一家网站,首页上入目就是几个大号字体:买专利,到诚信XX。并大篇幅介绍了买专利的三大用处:申请高新企业,提高企业资质,加分评职称等。
记者与其客服交流中了解到:有不少家长买专利,用于给孩子申请学校。专利明码标价:实用型专利3000元,发明专利高达2.5万。
专家说法
专利造假现象的确存在
南京经纬专利代理公司总经理楼高潮和江苏省发明协会副秘书长、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总经理汪旭东均表示:专利如果转让给学生是可以查出变更记录,而帮学生直接申请则真的查不到记录。不过一旦被查实专利造假,考生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
汪旭东表示,专利买卖的现象的确存在,有一些企业通过买专利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个人为了评职称,落户加分等目的,也会购买专利。有专家告诉记者,实用型专利申请过程相对简单,发明专利申请难度较大。
高校回应
一旦发现造假,考生会进“黑名单”
记者采访了解到,省内多所高校在自主招生中都认可专利证书。苏州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中国药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江南大学等高校都认可专利证书。专利证书特别是发明专利在全国重点高校也很“吃得开”,如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复旦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华中科技大学等。
那么,各大高校对专利证书的审查环节是怎样的呢?
之后记者采访了几位南京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一位负责人坦言:学校每年都会收到大概六七千份申请材料,往往没有精力去仔细盘查其中的专利证书。
不过高校表示,自主招生报名中,含金量高的五大竞赛类证书,学校会一一查证。创新类人才拿到考试资格的人数相对较少,且获得考试资格的学生会公示,一旦有人被举报证书造假,查实后考生会进入诚信“黑名单”。
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即便一些考生通过证书拿造假到了自主招生考试资格,他们在笔试、面试中也很难过关,“特别在面试这一环节,考官会有一连串考核,蒙混过关基本不可能。”
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也建议:高校可以在测试环节中考查学生与专利相关的问题。
来源: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南京)
作者:刘瑞 蔡蕴琦
存误区:知识产权不等于法务工作
“经常有客户问我,为什么一天都找不到你,打电话你也不接。我说在开战略会。他说你一个搞法务工作的,为什么要参与。我会告诉他,我不是搞法务工作的,我是搞知识产权工作的,我之所以要参与其中,是因为要确保知识产权能够匹配公司的商业诉求和战略发展。”
申楠指出,只是重视知识产权还远远不够,企业还必须对知识产权有科学而深刻的认识,推出并落实适合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而且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投入。
他表示,现在很多人对于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不够,认为其就是法务工作,其实不然,知识产权工作必须和企业的经营、产品、市场和战略等“绑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规避发展风险。
为此,中兴通讯设立了知识产权战略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其中,战略委员会由公司总裁担任主席,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部门都有代表参与其中,共同作出知识产权相关的战略决策;专家委员会则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邀请公司内外的专家参与知识产权的相关评议审议工作,共同分析讨论知识产权相关的实际问题。
申楠介绍说,中兴通讯还制定了详细而具体的知识产权战略,并且始终坚定地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结合信息通信业的竞争态势以及自身实力,中兴通讯规划制定了知识产权三步走战略,即经过知识产权防御、攻守兼备和开放式竞争三大阶段,分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在公司的落实及优化,支撑公司“商务-技术-知识产权”三位一体的竞争模式,助力公司的国际化市场竞争。同时,中兴通讯还建立了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执行层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
目前,中兴通讯知识产权业务模块覆盖了知识产权储备、运营、风控和竞争4大业务方向。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业务已经实现了向企业采购、物流、市场、研发和销售等主要经营业务流程的嵌入,形成了覆盖公司各个层级和部门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制定并有效地实施了完备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制度和相关考核奖励机制。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增强知识产权实力的根本性举措。中兴通讯每年坚持将10%的营收用于研发创新,2015年甚至拿出了15%的营收用于高端产业研发,美国专利保护,2015年以122亿元的研发投入居国内上市公司首位,2016年以19亿美元的研发投入闯入全球创新企业70强及全球ICT企业50强。
近六年,中兴通讯研发投入已超过了500亿元,在美国、法国、瑞典、印度和中国等地共设立了20个全球研发中心,3万余名国内外研发人员在从事着自主创新工作,为公司知识产权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
新角色:从“被动挨打”到“制定规则” 在战略、资金等配套资源的支持下,中兴通讯在知识产权领域收获了累累硕果。2016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公报显示,中兴通讯居2015年全球企业专利申请量的第三位,总数达2155件。这是中兴通讯连续第6年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三(2010年、2013年居第二,2011年、2012年蝉联,2014年第三),是中国连续6年获此成绩的企业。截至目前,中兴通讯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7金31优,位居ICT行业榜首。 申楠表示,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兴通讯走过了知识产权防御阶段(2009年之前)和知识产权攻守兼备阶段(2009年~2013年),美国专利,已经步入了知识产权开放式竞争阶段(2014年以后)。“现在我们不仅重视专利的数量,更重视专利的质量。以前我们是‘被动挨打’,现在我们开始引导规则的制定。” 申楠指出,“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同时,只有求同存异开展合作及合理竞争,中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在全球市场的健康及高速发展。” 正如中兴通讯在做的,中国企业在创新道路上应不断优化全球化专利布局,加强专利申请、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形成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企业还可借助专业的数据情报工具,掌握全球知识产权数据、了解侵权诉讼案例,来规避市场知识产权风险。 智慧芽,基于全球知识产权大数据,为企业提供的技术信息,追踪竞争企业专利情报,如何检索美国专利,同时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助力创新研发。产品受到美国NASA、欧莱雅、小米、百度等3000家客户青睐,你想试试吗?
您好,欢迎莅临联邦知识产权,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