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看待高价值专利
何炼红 -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知识产权大国的地位。然而,“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仍然制约着知识产权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发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培育和运用好高价值专利,才能适应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新形势。
如何理解“高价值专利”?在笔者看来,专利的价值应当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来考察,体现为专利的客观属性对市场和社会公众所发生的效应和作用,以及市场和社会公众对它的评价和认可。高价值专利,从广义上说应包含着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专利具有“有益性”,其存在对于企业发展乃至一个地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或战略意义;二是专利具有“有用性”,能带来高价值的增长预期和收益回报。
具体而言,高价值专利可以从法律、市场、技术三个维度进行评测。从法律维度来看,高价值专利就是“经得起考验”的高质量专利,专利文件要经得起实质审查、无效宣告请求、侵权诉讼等一系列行政授权确权和民事诉讼程序的检验和推敲。从市场维度来看,高价值专利就是“卖得出价钱”的专利,既可能是现在的市场溢价,也可能是未来的坐地收银,要立足于瞬息万变的市场进行动态估值。从技术维度来看,高价值专利就是“占得住关隘”的专利,如果说专利的数量是圈地的话,那么高价值专利就是占住了易守难攻的关隘,尽显地利之势,其可能是基础性的技术入口专利,也可能是承接性的关键节点专利,还可能是前沿性的技术制高点专利。
对高价值专利进行技术评判,要细致梳理技术路线图,从整个技术的生命周期和市场前景来判断,而不能简单地以专利类型来评价,比如某件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涉及到共性技术的基础结构,这就可能构成标准必要专利,成为非常重要的高价值专利。
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服务中介等多方主体共同发力。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要建立高价值专利的资助引导政策和绩效考核机制。一是要建立高价值专利识别机制。从技术、市场和法律的维度,为高价值专利构建一个多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由市场、发明人、技术专家、法律专家等多方主体共同进行评测,并根据市场动态进行适时矫正,来筛选和识别高价值专利。
二是要调整专利绩效考核的政策导向,从地方单纯奖励专利创造转向支持专利的综用,奖励真正有价值的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重点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和原始专利。
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要建立高价值专利的开发、质量监控和成果转移机制。一是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专利技术研发机制。实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与市场的有机对接,引导科研人员围绕市场需求开展专利订单式研发、投放式创新,并针对市场进行专利申请布局,从源头提高专利申请质量。二是要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审核机制。在提交正式的专利申请文件之前,单位对于拟申请专利的科技成果要进行可专利性评估,通过建立专利申请审核机制进行质量控制,提前淘汰不必要、不适宜进行专利申请的科技成果。对有价值科技成果,则进行专业化的专利培育,使之成为高质量的专利。三是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专利成果转移机制。通过“市场之手”,采取技术许可、创业公司、资助研究以及合作研究和咨询等途径,外观专利申请,来促进高质量专利成果的商业化,使其真正成为市场中的高价值专利。
此外,对于企业而言,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机制,有目的、有前瞻性地进行专利布局,做好高价值专利的创造、挖掘和战略规划工作。对于中介机构而言,要提高代理质量,做到“问题抓得准、内容写得实、权利保得牢”。通过开展专利代理行业的专项整治行动,国家专利申请,打击虚假申请和投机行为,强化行业的自律和监管。总之,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打造有利于高价值专利培育、运用和保护的社会环境。
当今中国,专利申请,正处于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这一特定的历史进程中,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运用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心。高价值专利的观念一旦为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将有力地助推当今中国社会向着知识产权强国的方向快速迈进,支撑国家实现创新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孙雅曼 石焱,编校:赵世猛,审读:刘珊,美编:李羽)
来源:国知局
关注 | 湖北应城市两百万元重奖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
为加快推进应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经应城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对全市获批国家、省、市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优势培育)企业和2016年度专利申请等后补助项目进行奖励,共拨付财政奖励资金205万元。
为优化知识产权工作政策环境,应城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专利)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资助力度,发明专利申请流程,对获批的省级、孝感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培育企业)一次性给予gao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支持。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职务发明的gao资助5000元/件,对市开发区及各类工业园区制定相应的专利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对发明专利人给予不少于3000/件的一次性奖励资金。
2015年5月和11月,该市先后获批湖北省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加快推进试点城市建设,当年12月应城市召开试点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印发《应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确定,每年增加知识产权管理经费50万元。相继邀请国知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总审查师朱宁率队到该市把脉问诊,邀请湖北省知识产权学会常务副会长、法学专家彭学龙教授给中心组专题授课,先后成立了武汉工程大学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应城市分站,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事务所2家应城专利服务分支机构,通过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企业培育工程”、“发明专利‘扫零’工程”、“专利成果转化工程”等三大工程,2016年该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市完成专利申请量410件,其中发明专利25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62%和50%,应城市知识产权局也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
来源:湖北省知识产权局
您好,欢迎莅临联邦知识产权,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