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访国知局副局长张茂于
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之首、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0件……2017年年初国知局发布的一串串数据,显示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各项指标呈现量质齐增的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我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技术供给水平偏低。
“如今,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动力,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国知局正着力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促进专利创造、申请、代理、审查、保护和运用全链条各环节的质量提升,加快实现专利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转变。”近日,国知局副局长张茂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实现由大到强 亟需提升专利质量
“专利质量是彰显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效益的核心指标之一,是保障知识产权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是夯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基础。然而,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专利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专利运用水平还需提高,专利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张茂于表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2016年,国知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连续6年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6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达到110.3万件,专利大国地位牢固确立。但与此同时,我国还不是一个专利强国。相关数据显示,在光学、发动机、运输、半导体、音像技术、医学技术等领域,国内专利布局与国外尚存差距。从这些领域维持10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来看,国外在华专利拥有量是国内的1.9倍。在海外专利布局方面,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一直以来,党中央、..对专利质量高度重视。2015年12月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核心专利”。去年年底出台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也提出要“提高专利质量效益”,并将“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作为四大工程之一,作出了更加具体的部署安排。
“提升专利质量,是我国由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必然要求。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应当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党中央、系列文件中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任务,多策并举,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政府服务,科学谋划各个环节的专利质量提升工作。”张茂于表示。
培育核心专利 科学规划提升路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实施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2016年底,国知局出台了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高水平创造、高质量申请、高率审查、益运用”为目标,全力做好核心专利培育。此外,知识产权的数量,该方案还提出了“四大重点工程、八大基础支撑”,对未来5年如何提升专利质量指出了基本路径和举措。
据介绍,“四大重点工程”包括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质量提升工程、专利代理质量提升工程、专利审查质量提升工程以及严格保护和运用促进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八大基础支撑”则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营造以质量为导向的舆论环境、加强审查质量流程保障等。
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专利质量的高低。“在这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质量为先,推进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创新主体的专利质量提升;同时又要着眼长远,优化区域、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决策机制,引导专利申请数量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能力相匹配,推动更多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张茂于表示。
专利代理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权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专利代理服务既能促进技术方案的拓展和提升,又能帮助创新者获得与其技术贡献相适应的专利权保护范围。据了解,改革专利代理行业监管模式、加强行业自律及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专利代理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加强行业服务规范化建设、增强专利代理人业务能力将成为专利代理质量提升工程的重点。
“专利审查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源头和专利工作的基础。把好专利审查授权关,避免不当授权,向社会公众提供保护范围清晰适当、权利稳定可期的专利权是审查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张茂于表示,国知局将提升审查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审查员能力建设,知识产权,通过提升审查质量和效率,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充分发挥专利审查工作向前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向后促进专利市场价值实现的双向传导作用。
在严格保护和运用促进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方面,国知局将突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的质量导向、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信息体系建设、促进高价值核心专利的运用、强化运用环节对专利质量的评价反馈,加快构建严格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
坚持稳中求进 统筹推进质量提升
方案对专利质量提升进行了设计,给出的是总体性、方向性、原则性的指引,谋划的是未来5年的基本路径,如何落实,还需要更具体的计划。为此,国知局今年年初制定了《2017年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推进计划》,明确了2017年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目前,专利质量提升各项工作都在稳扎稳打推进当中。
张茂于介绍,在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方面,今年2月,国知局发布了新修改的《专利审查指南》,解决了商业模式创新成果的保护、涉及计算机程序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等创新主体广泛关注的问题。今年3月,新修改的《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发布,规制了一些新的比较突出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不仅如此,国知局还对优先审查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突出对高价值核心专利的快速审查服务。“这些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完善,将为提升专利质量,培育和打造高价值专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张茂于表示。
专利审查是国知局的一项核心业务,也是专利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张茂于介绍,在专利审查方面,2017年,国知局将严格依法审查,加强专利审查质量保障体系和业务指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复审无效典型案例对审查业务的指导作用,制定实施审查协作中心业务指导规范,确保审查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标准的一致性。同时,坚持全流程审查周期分段目标管理,继续完善优先审查规则,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确保专利审查周期总体平稳。
“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科学规划,多方协力,统筹推进。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培育更多高价值专利,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筑牢根基。”张茂于表示。(知识产权报 记者 裴宏 吴艳)
如何从1.2亿海量专利中挖掘竞争情报?学会这「三步走」重要!
我们传统行业技术发展慢,我在行业多年了,竞争对手有什么我都清楚,不需要经常关注专利;
l 我们是行业一,同行都看我们,国内技术都不如我们,国外的一时半会儿进不了中国,我们三个月半年看一次就够了;
l 我们行业新,竞争对手比较少,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只要关注这几家就够了。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电子化、文本化程度高、可挖掘性强。而且IPC分类全球统一标准,高度归类。这些都是专利信息所独有的优势。
作为企业公开的技术信息,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专利背后的价值。专利数据的背后,包含了技术情报、商业情报和法律情报。
一步:找到有效的专利数据。智慧芽提供语义检索、批量检索、结构式检索、图像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帮你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检索方式。
第二步:分析专利数据。我们可以利用智慧芽对检索到的数据进行二次去噪,通过矩阵分析和引用分析,帮你从检索到的大量专利中挑选出你真正需要的情报。
第三步:制定专利情报。有了以上两步的基础,我们已经对竞争对手有了一定的了解,是时候制定策略,给出我们的回应了!
来源:智慧芽您好,欢迎莅临联邦知识产权,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