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利撰写角度浅析权利要求书中的“清楚”
总第122期 张文华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发表,[专利]文章
专利权,顾名思义,是一种专有的权利,专利,即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他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实施相应的专利技术。专利权人要想主张自己的权利,并且明确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需要通过专利申请文件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基于权利要求书在专利申请文件中的重要地位,权利要求书的撰写便成为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要完成一份完美的权利要求书是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例如,可以从权利要求的侵权可视度、所涉及产品的市信息以及所涉及技术的发展趋势等角度考虑,但笔者在本文中并不对上述内容进行讨论,而是从权利要求的'清楚'这个角度作一些探讨。因为,笔者认为,无论从哪种角度来撰写权利要求书,'清楚'是根本的要求,只有保证'清楚',权利要求才能准确地限定要保护的技术方案,这样可以使得专利权人对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的合理主张,也能避免专利权人对权利的过度解释,获得与自己的方案不相对称的权利;同时也可以使得公众地确定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从而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或生产行为。
那么,什么样的权利要求才算是清楚呢?笔者认为,只要权利要求书中的逻辑是清楚的,则可以认定权利要求书是清楚的。简单来说,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或规则,笔者认为,专利申请流程,一份权利要求书的撰写过程体现了撰写人的思维规律。那么如何撰写出一套逻辑清楚的权利要求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考虑。
一、法律层面规定的逻辑 该层面主要表现为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权利要求之间的关系,例如: (1)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3款规定,从属权利要求应当用附加的技术特征,对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限定。也就是说,从属权利要求只能对其所引用的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地限定,而不能对其未引用的权利要求进行限定,这样便牵扯到权利要求间的引用关系问题:例如出现缺乏引用基础的问题;
(2)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从属权利要求只能引用在前的权利要求。 由于法律规定的逻辑比较明确,只要按照法律的相应规定执行即可,本文不作具体阐述,以下针对技术层面的逻辑进行详细阐述。
二、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表述要符合逻辑 权利要求是基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的组合,是一项完整的技术方案,因此,这些技术特征是否清楚以及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是否清楚,直接决定了该项权利要求是否清楚。 虽然,我国对权利要求的解释采用的是'周边限定原则'和'中心限定原则'之间的折中原则,即在具体解释权利要求时,可以参考说明书和附图对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进行解释。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对权利要求进行解释时仍然采用'周边限定原则'(即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完全由权利要求的文字内容决定,在理解和解释权利要求时,必须忠实、严格地按照权利要求书的字面含义进行,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是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因此,企业考虑到后续海外专利布局的需要,应当尽量不要过度依赖于说明书和附图对权利要求进行解释,尽量保证权利要求本身是清楚的。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文字表述要清楚、准确 文字表述要符合汉语语法意义上的清楚、准确:
(1)没有逻辑或语法上的毛病。举个极端例子,例如大家一般都说'吃饭、喝水',一般不说'喝饭、吃水'。如果在法律文件中出现类似的词语,你就需要澄清一下,因为一般饭都是吃的,你突然说'喝饭',那就需要解释一下如何'喝饭'、'喝饭'与'吃饭'的动作有什么区别。因此,权利要求书中的语法是要准确的,避免给专利后续可能出现的审查、无效或侵权过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文字所表述的含义是唯一的,不得使用含义不确定或语义多重的词语。权利要求中不得使用含义不确定的词语,例如'薄''厚''强''弱'等含义不确定的词语,除非在该词语在特定技术领域有公认的确切含义。
(3)权利要求书中的词语符合本领域的自然规律,属于技术术语。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尤其是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并不是文字游戏,还需要了解本领域的一些基本常识。否则在后续审查过程或无效等过程中会存在漏洞。
微信“逆天”新应用,让你的智能手机成为“赚钱工具”!
来源:知识产权微观察
2017年注定是微信不断升级、研发新功能的一年。自2011年因语音功能深得群众喜爱,用户人数也是一路飙升,与腾讯社交软件QQ不相上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社交类产品不允许停滞不前,否则将面临淘汰风险。
果不其然,于2014年1月27日,腾讯推出一款应用为“新年红包”,从此成为新年互动利器,且此应用老少皆宜。从时间周期看来,腾讯可能是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来研究开发新应用的。今年是2017年,不偏不倚正好是腾讯推新应用的一年。新应用亮相:从4月份开始,小程序开放群相关功能。
如果说微信是个人类的产品,小程序那就是企业化、商业化类产品。小程序产品的迭代速度迅猛,甚至超过了微信的迭代速度。近期,各大公司APP、公众号都相应的推出其小程序入口,腾讯推出的新应用将再次席卷全国!
微信小程序群聊功能的改进:
1.当用户在群聊中点击小程序的分享卡片,开发者可获取群ID和群名称,更好地针对群场景提供个性化服务。
小程序开发者可使用新的分享能力将页面分享到微信群,当用户在群中点击该分享卡片时,开发者可获取到该微信群的群ID和群名称。
2.通过本接口获取的群ID和群名称,开发者可以知道用户是否来自同一个微信群。一方面可为不同微信群内的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相同微信群内的用户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协作,例如共同编辑文档、协同合作等。
回顾2017年微信小程序的几大突破:
突破一:为线下商户解决“+互联网”难题
对于线下服务商而言,小程序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解决方案类工具,将线下的实体业务与应用场景更好的结合,可谓是“承上启下,不可或缺”。
同时,小程序发挥着线上推广与线下结合的优势,也为入驻者提供更大更自由的平台。同时,也为线下企业的“+互联网”提供了的移动社交资源对接的端口。
突破二:“小程序+微信支付”模式形成闭环生态圈
以业务拓展方面进行分析,微信支付与小程序能力的结合将为垂直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口”。 小程序和微信支付结合后,申请专利流程,商家可以形成基于微信的闭环生态圈。比如说在点餐、跟会员的结算、送礼品卡等相关的优惠方面都可以基于微信生态。
以餐饮业为例:在餐饮门店,用户可以通过进入小程序来点餐,再用微信支付完成买单。在一个全民“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时代,此举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突破三:小程序大幅拓宽线上流量入口,开启“万物互联的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流量已成为企业以及商家的焦点。据悉,小程序13项新功能的开放将开启新一轮的“流量抢夺战”。并且, 小程序开放这些接口,将会为线上的产品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不久的将来会开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
首先,小程序打通与公众号之间的通道。这条通道将用户与公众号合二为一。当公众号关联小程序时,商户便可以给粉丝发送通知消息,而粉丝点击该通知消息即可以打开小程序。这个新功能不仅为用户购买商品提供便捷,更为商家与用户的及时互动提供完美的桥梁。
与此同时,移动App与小程序也实现了连接。用户可通过App来获得小程序页面,在小程序的搜索功能的基础上,以及新开通的“第三方服务”和“附近的小程序”两项功能。目测,小程序线上的流量入口被大幅度的提高。
腾讯不断推陈出新,专研适用于现阶段生活的线上应用,旨在服务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一次更新就是一次机会,只要与时俱进,看准市场,申请专利需要多少钱,微信小程序将是成功路上的奠基。不过面对微信小程序的快速更新,人民群众欣喜之余,直呼要追赶不上微信更新的脚步啦!
来源:知识产权微观察
您好,欢迎莅临联邦知识产权,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