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明专利(20年-自申请日)
申请方式:
1. 巴黎公约,直接申请日本发明(在中国已申请发明专利,优先权12个月以内)
2. 通过PCT进入,申请日本发明专利(优先权在30个月以内)
申请材料:
1. 中文版说明书、附图、摘要(一般是五千字 以内)
2. 申请人及发明人姓名和地址(中英文)
报价:
1、 申请费和实审费同时提出:约50000RMB(10项权利要求以内),主张优先权需提供正本
2、 答辩费:8000RMB(答辩一次收取一次)
3、 申请人变更:3600RMB
4、 领证费:3670RMB(10项权利要求以内,含1-3年年费)
注:以上费用为顺利申请费用,如需答辩,费用另计.以上费用包含五千中文字翻译费及十项权利要求费,超出字数翻译费以实际字数计算,超出权利要求项按每项1500元计算
案件递交及期限:(1.5-2年左右授权)
先提出-再补交专利说明书案件撰写(20-30天左右)-受理(1周)-OA(一年)-核准(1-2个月)-颁证(1个月左右)-证书原件(2个月左右)
例 申请日:2012/10/31 授权日登记日:2016/12/9
保护期限是20年自申请日开始算:2012/10/31-2032/10/31
下次缴纳年费的时间为:2019/12/9
日本外观(新式样15年-注册日)
申请材料:
附图,日本专利怎么下载,(左右视图、仰俯视图 、立体图、正面图、背面图)
申请人及发明人姓名和地址(中英文)
关于成本的报价:
1. 申请费:12000RMB(主张优先权需提供正本)
2. 答辩费:8000RMB(答辩一次收取一次)
3. 申请人变更:3600RMB
4. 领证费:4500RMB(含1-3年年费)
案件递交及期限:(5-6个月)
案子撰写初稿-递交-回执(2天)-受理-领证通知书(4个月)-缴纳领证费(2个月)-收到证书原件
日本商标
申请材料:
申请人及发明人姓名和地址(中英文)
商标图样
类别及商品
关于成本报价
1. 图样检索2840RMB 文件检索2230RMB
2. 申请费9800RMB(一类)
3. 补正:3900RMB 答辩5400RMB
4. 领证费:4600RMB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马秀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信息通信领域作为新兴的研发热点,集聚了大量的专利,而信息通信行业也正是中国的强项,中国的通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做了大量专利布局,这是在专利上的“扬长”策略。
“中国很多传统企业对专利的依赖程度并不高,在一些领域,发达国家在核心专利上布局已经很完善,后来者比如此前的日本采用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蚕食’方式进行完善。”马秀山表示,“但在诸如信息通信这样的新兴领域,以及高科技领域,日本专利特许厅,再怎么强调专利也不过分。”
马秀山表示,中国申请PCT专利,应当结合本国的优势产业,突出本国的强项,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地位。“比如瑞士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钟表和医药领域,中国应当借鉴。同时,申请PCT专利需要紧密跟踪研究的动态,以及国际上产业发展的普遍需要,在专利上做出提前布局。”
专利质量亟待提升
在文希凯看来,当前中国已经过了只关注专利数量的阶段,未来应当更加关注专利的质量建设,而后者仍然任重而道远。
尽管中国在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上增速喜人,但PCT并非专利授权体系,通过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其专利授予权仍由各国或地区的专利局负责,从专利授权上看,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2016年,中国向欧洲专利局提交了7150件专利申请,获得授权的仅2513件,约为申请量的35%,远低于日本的75%和德国的74%。而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USPTO)、日本专利局(JPO)当中,中国的专利授权比例偏低是个普遍的现象。
曼海姆欧洲经济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虽然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在近几年快速増长,但是专利质量却很难跟上科技大国的水平。
该报告针对中国的专利在国外的引用情况编撰的专利质量指数显示,日本专利,在2001至2009年间,中国的专利仅达到中国以外专利申报质量水平的34%(后者几乎完全来自技术大国)。
而中国专利申报的质量在调查期间甚至出现了下降——2009年尤其明显,彼时,中国开始对PTC申请实行补贴。调查的结论是,如果递交的申请数量被政策推高,就会损害专利的质量。
报告表示,PTC申请价格较高,通常只有在经济上非常有成功希望的专利才会以这种方式进行申报。
而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财政部下发的《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度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的通知》表示,将对国内申请人向国外申请专利时予以资助,通知表示,增加我国国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随后,日本专利号检索,在多项文件中设定了专利的量化目标。比如,根据今年初公布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PCT专利申请量要突破6万件。地方也往往将对外申请专利视为地方创新的政绩,而对企业给予支持。
马秀山表示,政策鼓励对国外专利申请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起步阶段用政策“扶上马送一程。”是必要的;但从长期来看,申请国外专利的动力应当来自自身的需要,企业应当真正能从专利中尝到甜头,而实际上中国也在向这个方面转变。
您好,欢迎莅临联邦知识产权,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